在经历2022年四季度债市大跌后,债券型基金是否遭遇大额赎回也成为市场近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,而近日发布的首批四季报也终于揭晓这一问题的答案。2023年1月6日,中银基金率先发布旗下11只产品的2022年四季度报告,包含8只债基以及3只货基。从规模变化看来,各有2只债基和货基的最新规模环比下滑,其中更有债基规模骤降超30亿元。不过,整体来看,相关债基未遭遇集体大额赎回情况。展望后市,有业内人士认为,长端利率很难进一步下行,短端利率在资金利率的牵引下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。
多只债基规模小幅上涨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首批固收类基金2022年四季报出炉。2023年1月6日晚间,中银基金披露旗下11只基金的2022年四季报,其中包含8只债基、3只货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2年四季度期间,债市大跌,债基收益率普遍回调的背景下,债基整体规模出现环比下跌。中基协此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末,债基规模环比缩水超5000亿元,若对比三季度末更减少5937.44亿元。而相关债基是否遭遇大额赎回也成为市场近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。
整体来看,中银基金此次公布四季报的8只债基并未遭遇集体大额赎回情况,其中仅2只产品出现规模环比下滑的情况。数据显示,中银中高等级债券在四季度末的申购赎回净额合计减少31.67亿份,规模环比减少33.93亿元,季末规模达22.93亿元;同期,中银丰实定开债发起式在四季度末规模也环比减少1.23亿元,达40.02亿元。
除上述2只产品外,其余债基的规模则环比上涨。具体来看,中银臻享债券、中银中债1-3年期农发行债券指数、中银中债1-5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、中银荣享债券、中银上清所0-5年农发行债券指数的最新规模均小幅上涨,依次为17.4亿元、24.41亿元、32.23亿元、41.23亿元、46.64亿元,环比增长0.74%、8.62%、16.19%、52.12%、24.1%。中银添盛39个月定开债则由于仍处封闭期,故基金份额未发生变化。
针对上述产品规模缩水的具体原因,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中银基金,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。
就业绩情况而言,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,2022年中银中高等级债券A/C份额的收益率分别为1.57%、1.28%,跑输同类平均收益率0.54个百分点、0.84个百分点;反观中银丰实定开债发起式,其在2022年的收益率为2.38%,跑赢同类平均收益率0.26个百分点。
在中国(香港)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,前述产品在四季度末出现规模环比下滑,可能与债基收益率下跌有关,导致投资者在遭受损失的背景下出现赎回行为。另一方面,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触底回升持审慎客观态度,在此背景下,债券的预期收益或会降低,也可能导致部分债券型基金持有人选择赎回。
流动性宽松局面或延至春节前后
若从中银基金此次披露的其余3只货基四季报数据来看,有2只产品均出现规模环比下跌情况。其中,截至四季度末,中银活期宝货币最新规模为373.13亿元,环比减少9.69%;中银机构现金货币的规模也环比下降3.97%,达7亿元。同期,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货币的最新规模则环比小幅上涨0.46%,达5.18亿元。
“货基的规模缩水,对基金管理人而言可能会面临整体管理规模下降的尴尬局面,从而导致基金管理人面临管理费收入下降的负面情况”,王红英评价道。
回顾此前市场表现,中银机构现金货币的基金经理易芳菲、蔡静在四季报中提到,四季度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宽松,11月受房地产政策及防疫政策优化影响,叠加银行理财产品大量赎回带来的负反馈,市场利率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反转。
在经历了前期债市大跌后,业内人士又如何看待后续市场发展趋势?展望后市,中银中债1-3年期农发行债券指数等3只债基的基金经理田原在季报中表示,综合来看,全球经济2023年下行压力或进一步加大,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依然处于继续收紧状态。
第一创业证券总裁王芳也在近期公开表示,展望2023年,美联储加息周期已接近后期,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加大,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的经济不同步现象变得更加突出,利率和汇率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。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或变得更加“积极”,政策总基调也有望从“防风险”转向“保增长”。
具体到债券市场而言,中欧基金认为,当前的情形和2022年4月类似,经济“弱现实”但市场的目光放在疫后恢复上,长端利率很难进一步下行。流动性宽松的局面可能延续至春节前后,短端利率在资金利率的牵引下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,利率曲线或继续陡峭化。
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